“領導生活淫亂,銀行損失近30億元”——半年前,山東女子彭博制造的謠言,讓輿論震動。
“舉報人”彭博原是濟南農商銀行普惠金融中心黨支部專職副書記。她因不滿待遇問題和未進入領導班子,雇傭網絡推手編造傳播“濟南農商銀行隱瞞涉及金融詐騙案”“有關領導干部存在不正當兩性關系并生育子女”等謠言。

信息被新浪、搜狐等10余家網絡媒體轉載報道,引發(fā)網民大量點擊、轉發(fā)及負面評論,點擊量超過千萬次。
銀行高管12萬元雇傭網絡推手造謠惑眾,引發(fā)千萬點擊。但聳人聽聞的情節(jié)背后,不是“黑幕”,而是謠言和欺騙。
1月6日,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(qū)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彭博尋釁滋事案進行一審開庭并當庭公開宣判。
“混淆視聽,蠱惑群眾,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”,法院判決書上措辭嚴厲。彭博的行為已構成尋釁滋事罪,判處其有期徒刑四年。
今天,雖然炮制謠言者判了,但謠言的影響還遠遠沒有消除,以至于網友還在質疑——
第一個問題,彭博是不是遭到了“打擊報復”?
在濟南農商銀行,彭博原享受“副行長”待遇。
身居“高位”,掌握“內幕”,讓不少人對彭博的說法深信不疑,而她最終被以尋釁滋事定罪處罰,更讓少數網友產生了“必有蹊蹺”的懷疑。

真相是破解謠言最鋒利的刀刃。
事實上,對彭博舉報事項的調查,在事發(fā)兩天后就已展開。6月10日,中紀委國家監(jiān)委駐中國銀保監(jiān)會紀檢監(jiān)察組會同山東有關部門,組成聯合調查組,開展了調查。
經過120余人次談話,調閱書證材料500余份,在查詢大量數據信息的基礎上,聯合調查組最終查清并公布了結論:
彭博反映的絕大部分問題不屬實——
·關于“涂改檔案年齡”的問題,早在2010年就已被糾正。
·關于“領導生活淫亂,并與情婦育有子女”的問題,被舉報人也去做了DNA親子鑒定。
·關于“領導私刻假公章,涉嫌詐騙近30億”的問題,聯合調查組也迅速查明情況。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,公安機關陸續(xù)破獲一9人團伙偽造公章、騙取銀行貸款案件。案發(fā)后,彭博舉報的相關銀行、農信社也及時向金融監(jiān)管部門報告了案件情況,不存在隱瞞、拖延不報問題。
彭博案的調查經過,又帶來一輪“造謠張張嘴,辟謠跑斷腿”的無奈。但讓人欣慰的是,彭博案的一審判決,讓每個人都看到,如今網絡造謠者已無法零成本脫身。

在整個過程中,彭博為了抹黑銀行和有關領導,花費12萬雇傭網絡“推手”,商定炒作方案,通過多個自媒體平臺發(fā)布不實文章、信息50余篇。
這樣的后果早已不是簡單的“捏造事實誹謗他人”。而對于彭博來說,她不只是想抹黑領導和單位,更想靠編造“莫須有”的謠言,利用人們心中樸素的公平正義,為自己牟取私利。
在司法的天平上,一旦侵害公共利益,就不能僅僅按照單純侵犯個體利益的罪行進行懲處。這就叫“罰當其罪”。
另一個問題,則藏在案件報道中的一句話里:該案不公開開庭審理。
有些讀者讀完后心中嘀咕:
不公開審理,是不是意味著案件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?
這個猜測,有些偏離靶心。
不論在哪,公開審理都是不變的原則。數據不會說謊:2019年4月,中國庭審公開網直播量達到300萬場,而其中就有52萬余場直播是在當年的前四個月進行的。

庭審直播的全覆蓋說明,法庭之上不允許見不得光的茍且。
但細心的讀者,不會錯過案件報道中的這句話:因涉及個人隱私,依照法律規(guī)定,該案不公開開庭審理。
剛開始可能有一些網友不解,但若仔細想想,彭博案確有不便多說的地方:在庭審中,涉性等隱私的證據,是法庭繞不開的事實,但如果任由其曝光,就是對被害人的又一次、也是最殘酷的傷害。
彭博造謠的核心內容之一,就是所謂的“不正當關系”,甚至鬧到了當事人要靠親子鑒定自證清白的地步。雖然調查組在談話核實過程中,彭博已承認這些都是道聽途說、主觀推測,但已經給當事人及其子女造成了切切實實的傷害。

不放任這些涉隱私虛假信息借法庭傳播,是因為,“還一個公道”不該成為讓受害人流淚的正義。
彭博案的宣判,應當為由她而起的謠言寫下休止符。但是在拉直一個個問號之余,可能會遇到新的問題:
如果判決結果仍舊遭到輿論的質疑,司法機關該以怎樣的表情面對?
答案其實很簡單:
對于輿論拋出的“為什么”,如果感到不耐煩,請回味總書記的這句話:
“對廣大網民,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,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,對困難要及時幫助,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,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,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,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”。
對癥下藥,破除謠言最可靠的武器是法律,更是在政府與網民良性互動中積累的公信力。
法不外乎情理,網友并非不懂法,他們提出的所有疑問,其實只是想得到令人信服的事實、足以信任的真誠,最終這將凝聚成笑對謠言的信心。
來源: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責任編輯:高楊清